时间:2023-04-29 16:21:56 | 浏览:1219
无数80后、90后童年梦寐以求的愿望,似乎在2021年秋季的第一个学期成为了现实——没有作业。
8月以来,上海、浙江等全国多地“双减”细则相继落地。以上海为例,当中最直截了当也最吸引家长和学生眼球的,当属作业时间的超级压缩,和学科类培训的全面停止。曾经因教育“内卷”被排得满满的课余时间,突然就空出来了。这又引发了一个新问题:孩子们该做点啥?
“玩呗!”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回答,这一定是最普遍的答案。但是,负责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也许不这么想。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下,许多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第一理解,就是得给孩子培养一门“拿得出手”的特长。于是乎,艺术类、体育运动类培训几乎在一夜间“千树万树梨花开”。8月31日央视播出的《经济信息联播》中提到,“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
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扑面而来。学科类培训叫停后,这类特长培训,很有可能引发新的“内卷”。当艺术与体育项目成为孩子比拼技能的手段,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笔者看来,“双减”最大的意义,在于把孩子放归到自然的生长状态中,任其在更充分的自由时间里,自我探索,对世界广泛的接触后,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家长没必要因为孩子暂时看起来“闲着”而焦虑,等孩子探索到自己的兴趣点再重点培养也不迟。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从“双减”中逐渐明白,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没有价值观的主心骨,学习再多的技能和知识也无法陶冶情操,激发乐观向上的心态。要想真正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让家长规避功利的教育心态。
如今,“双减”细则正在逐步落地,但家长心中的“双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人生应该从自我的角度纵向延伸,而非聚焦在旁人身上横向比较。给攀比、功利的心魔做减法,也许是“双减”最终的意义。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阮元元 通讯员胡蓉)昨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市民警惕少儿演艺类培训消费陷阱。市消委会统计显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市消委会接到少儿演艺类培训投诉共293宗,2019年一季度有34宗。
文丨团妈成都“双减”落地一个多月,依然冲击着所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就在上周,成都学而思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线下学科类课程转到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快速“退场”,原本以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素质类教育会迎来“春天”,但教育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监管越来越严,
《财经》新媒体 刘芬/文 蒋诗舟/编辑在线教培机构转型的战役已然打响。7月28日,猿辅导推出其第一个素质教育转型产品“南瓜科学”,专注儿童科学启蒙,开启全新探索。就在上周五(7月23日),H股、中概股教育股价纷纷跳水。一天后,《关于进一步减
图源:视觉中国2021年的教育行业以7月“双减”意见落地为分界线,被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在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话题中心。素质教育利好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学生的周末、寒暑假面临重新规划,素质教育公司获得了
为了提高互助县农民对农业生产思想的认识,提升对种植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能力,结合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前期经过大量调研后制定的培训计划,为保证有序进行,西宁市联创职业培训学校制定了科学、严谨的互助县2021年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计划。培训从
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双减”一年
大众网济宁·海报新闻2月19日讯(见习记者 杜倩)随着人们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会选择在假期时间为孩子报名体育策课程进行训练。在任城区文体中心,记者见到了
2020年,全市中小学生的寒假模式已经正式打开!今年我市中小学寒假从1月18日-2月10日,期间还夹个春节,加起来也就是23天的假期。放假前,市教育部门要求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切实减轻学生假期学业负担。今天,记者走访各大培训场所发现,到处
当前乡村学校的明显弱势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尤为突出的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专职教师短缺,这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没法正常开设。为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别,提高办学品位,打造特色校园,淅川县滔河乡移民小学立足学校实际,暑假特聘了中原工学院的1
5月6日,教育部主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的王登峰老师表示,要通过美育课堂,教会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要让学生们有欣赏美、体验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艺术特长。他表示,美育不仅仅是吹拉弹唱等技能,而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