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06:03:12 | 浏览:960
这篇文章着重讲一讲球拍的重量问题,避免更多的网球爱好者在初学就对球拍的选择产生困惑。毕竟材料学和物理专业毕业的人群相对较少,所以这次我们就用相对浅显的文字来介绍球拍的自身属性。
自重
在球拍自重上我们可以先从海军舰船的吨位谈起。众所周知现代海军完全走向深海,作战主要以自动巡航的导弹和超视距雷达系统判断敌军位置来作战,因此装甲厚重的战列舰在二战后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这是为什么呢?
战列舰全副武装的装甲主要就是为了抵挡炮弹和鱼雷的进攻,即使爆炸在舰身上也保证了战列舰还能够继续正常作战,因此在巡航导弹出现以前的战列舰造得越来越大,装甲越来越累赘。虽然笨重的战列舰在如今威力巨大的导弹前不堪一击,但是职业球员的球拍配置却完全适用战列舰的这个理论,在更先进的球拍科技发明出来之前,职业球员用拍的轻量化是肯定无法实现的。
可以想象一下,对手发出动辄超过200公里/时速度的发球,你拿着一块轻飘飘的球拍如何抵挡如此之快的球速,还有那颗重量也不算太轻的网球,曾经发球砸裂球童头骨的各种事故也足够说明这个道理——球拍不是越轻越好。
男子专业网球运动员一般都使用穿线后重量在350g左右的球拍,也就是说他们的空拍重量都能够达到330g以上。如果是那些热衷于网前截杀或者发球有要求的球员,他们的球拍或许会更重,例如费德勒的球拍穿线后就达到370g左右,没有如此之大的质量,试问职业球员又如何在前场力挽狂澜?
拍柄
说到球拍就不要忘了拍柄,拍柄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属性,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其重要性,索德林无法习惯Head的扁平手柄,因此索德林的手柄都是单独开模的特制手柄。欧美人一般使用三号四号的手柄而身高马大的职业球员都会达到四号五号的粗细程度,但是纳达尔却使用二号手柄也算是职业球员里的一朵奇葩。上述两个例子充分的阐述了手柄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截面形状和粗细程度。
大部分专业球拍制造商像Wilson,Dunlop,Prince,Yonex,Volk都使用相似的截面形状,唯独Head的手柄比较特殊,其扁平的手感受到很多使用者的青睐,当然也有无法适应的人比如索德林。
市面上的所有球拍都有手柄粗细号码,一般从一号到五号表示从细到粗,东亚成年男性普遍使用二号三号的手柄,东亚女性一般都使用一号手柄。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一个标杆大家自行判断,一般来说能够直接将比赛专用篮球单手抓起就推荐使用三号手柄。除了选择合适的手柄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之前提到纳达尔使用二号手柄,那是因为使用偏小的手柄利于手腕发力,可以制造更强的上旋,没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我们就应该使用适合自己的手柄大小。
长度
球拍一般都是标准长度,但是有一些厂家会推出一些另类的产品,加长拍就是其中一种。市面上普遍能买到的加长拍最常见的有两种——百宝力Pd+和海德L3Exreme+。这两者型号的最后都带有“+”号方便购买者识别,毕竟半英寸一下子确实很难分辨。这两种球拍也有不小的适用人群,他们通常喜欢大力击球。而这两款球拍在职业网坛有两个大名鼎鼎的使用者,Pd+的使用者是已经退役的“美国大炮”罗迪克,而Exreme+的使用者是“天下第一单反”加斯奎特。这两名球员的击球都十分有力量而且发球也非常优秀,因此掌握加长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虽然只多了半英寸但是追求精确手感的同时就会导致需要更多的力量,第二点就是击球点的判断,毕竟甜区和常规球拍有很大的区别,如果需要改用加长拍就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平衡
平衡是一个习惯后就不能再轻易修改的参数,在头轻和头重还有平衡拍之间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类型,这就自己未来打法和战术的主要方向。
目前的职业球员使用头轻拍和平衡拍的比例比较高,毕竟重头拍在追求力量的时候却牺牲了灵活性,这对于发球上网和全能型选手来说是个噩梦,而现在底线上旋水平的提高使得底线型选手也很少使用头重的球拍。
硬度
这个参数是困扰了不少网球爱好者的问题,经常有学习很久的球员抱怨出球还是绵软无力,此时就要考虑换一块稍硬的球拍,而那些经常击球出界的球员就该考虑入手一块较软的球拍。
一般来说,硬度较低的球拍需要更长的挥拍距离,更大的击球力量,更完整的随挥动作,对球的掌控能力会得到提高;硬度较高的球拍会让球速更快,发力更轻松,但是有时控制方面总是不尽如人意。
底线型还是上网型这些其实都不是判断使用球拍软硬的标准,主要还是以个人的击球感受为准,通过自己在击球效果来判断一块球拍是否适合自己是最理性的方式。
线床
曾经讨论过德约科维奇的L4和穆雷的L6,这两位为了线床而单独开模的球员也充分证明了线床疏密的重要性。代言L4的穆雷却单独开模使用L6的16x19线床版本,这使得他出道就被眼尖的球迷发现了破绽。而德约科维奇则是使用L4从一而终只是比市售版更软。
使用软拍的球员通常都偏爱于18x20的密线床,软拍舒适的操纵感配上密线床扎实的手感使得大力击球型球员在比赛中对自己的击球更加自信。而硬拍使用者通常都需要依赖于疏线床来增强上旋,17x18的线床比较普遍但是有时候也会推出一些16x19甚至16x18的疏线床,疏线床提供的上旋在高球速中能够保证可观的入界率,这也是擅长进攻的球员偏爱的球拍类型。
风阻
很多不研究球拍的网球爱好者会纳闷儿,为什么有些球拍非常轻但是挥重却很大,挥重究竟是个什么参数?
事实上挥重这个数据就体现了球拍的流线型设计克服风阻的能力如何。更重要的是,阻力并不是越小越好,Prince的EXO系列失败的先例已经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球员需要的是稳定性,仅仅靠加快挥拍速度是不够的,特别是使用单反的选手。
单反球员更关注挥重这个数据,因为单反选手通常使用挥重偏重的球拍,这样会让他们的反手击球更加稳定,而不是在高速挥拍的状态下出现大量失误。从这点上我们可以发现稍微制造点合适的阻力反而有利于增强球拍的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球拍制造商会把拍框截面做成矩形的非流线型形状。
拍面大小
这是不少业余爱好者考虑的重要参数,因为他们总认为拍面大就能打得准,事实上这完全错误。因为一块球拍的甜区是固定的,即使选择大拍面来增加甜区的面积,但是依旧需要准确的击球才能击中甜区。夸张的说,最舒服的击球位置只有一个最佳击球点而不是一个区。大拍面能够稍事挽回一些不够准确的击球,这个在专业层面上叫做“容错性”,但是小拍面球拍发力更集中,所以大小拍面并没有好坏之分,就看自己的需求究竟是偏向于集中发力的感觉还是喜欢大拍面的高容错性。
球线
球线事实上不属于纯粹球拍的考虑范畴,这需要长期的习惯和调整,多换几种线型试试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球线。
昨天,我把《2023年,中国男子网球期待这些事(上)》这篇文章放到《网球之家》后,吸引了很多球迷的阅读。在这里,笔者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的完结篇。4,2023,杭州亚运,中国男网加冕男单桂冠可实现性:★★★由于疫情影响
9月10日,2022年美国网球男单半决赛全部结束,结果23岁的挪威选手鲁德以3-1击败俄罗斯选手卡恰诺夫,而19岁的西班牙天才选手阿尔卡拉斯以3-2险胜“网坛梅威瑟”蒂亚福,两位新人携手闯进决赛。值得一提的是,原本22座大满贯得主纳达尔有望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欣赏相声,两个人穿着松松垮垮的长袍子往台上一站,一个捧一个逗,拉拉家常扯扯段子,看起来非常放松。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样的表演状态叫做“外松内紧”,表面上看着很松弛,实际上里头绷得紧紧的,这正是相声的魅力所在。太极拳也讲求“外松
无论你是网球初学者还是老玩家,几乎每个人都会被如何挑选网球拍的问题困扰到。而每隔一段时间,厂家们就会推出各种升级版、限量版、球星同款版网球拍。紧接着,厂家和网球大V们就会发布新球拍的测评报告。在这些测评报告里,你总能发现一些新的词汇,声称采
你知道么,最早的球拍其实是人肉手掌?!第一个成型的网球拍是羊皮纸做的,你敢想?!作为一个网球迷,或许你能对大小明星球员如数家珍,可是你了解偶像的武器么,那些帮助他们斩获一个又一个冠军的球拍,绝对堪称是球员手臂的一个强大延伸。本期小编就来带你
自身技术毫无疑问是网球运动最核心的部分,但装备,尤其是球拍能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视。遇到一把真正适合的球拍,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技术的不足。但找寻“真爱”的道路谈何容易,这么多的球拍究竟什么样的才适合你?首先,你得了解不同线床之间的
2018年,babolat一共出了两款网球拍,第一款是Pure Drive GT 101335第二款是秋冬季上市的Pure Drive Lina 101389 娜姐限量版还有一款是2019年款的纳达尔战拍PA101353,通常都会提前一两个
从桑普拉斯和阿加西隐退开始,男子网坛进入了费德勒纳达尔的“双子星”格局。这个格局并没有持续多久,2008年德约科维奇开始崛起,他在当年首夺澳网,在经过2年多的沉浮后,2011年德约科维奇强势爆发,在当年一举拿下澳网、温网和美网,并在法网闯入
8月18日,长沙市望城区月亮岛红土网球公园已基本完工,正进行配套设施建设。该公园是我省首个红土网球场,建有12片场地(室内室外各6片)。红土网球场属于软性场地,球场表面摩擦力大,导致球速较慢,比赛回合数更多,使得比赛极具观赏性。9月2日,2
当你日日身处繁华喧闹的城市时,是否会想念那宁静而美好的乡村...当你为了生活而拼命忙碌的奔波时,是否会想起这一路以来错过的美好风景...虽然忙碌的日子一直在继续,我们也各自奔波在各自梦想的路上,但请你偶尔停下来,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