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深圳?一座城区人口全国第三的城市:国家统计局9月发布数据,深圳以1744万人的城区人口规模位居第三,仅比北京少31万人。一座经济规模全国第三,大湾区内第一的城市:2020年,深圳GDP位居全国第三,为2767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
什么是深圳?
一座城区人口全国第三的城市:国家统计局9月发布数据,深圳以1744万人的城区人口规模位居第三,仅比北京少31万人。
一座经济规模全国第三,大湾区内第一的城市:2020年,深圳GDP位居全国第三,为2767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
一座面积最小的“大城市”:深圳本土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加入深汕合作区之后2465平方公里,但仍是目前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市域面积最小。
更是一座万众瞩目的城市,仅国家级别的政策,先有“双区”,后有“双改”。
这样一座人口“特大”,面积“特小”的城市,应当如何治理和发展?
理解深圳的发展逻辑,关键词之一,是“双”——“双区”“双改”政策次第推进
“深圳发展空间不足是老问题,未来不能再走规模扩张的老路。”在10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直言,深圳要加大对存量资源的盘活力度,走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0月13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调研时强调,深圳是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当前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迎来了“双改”示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重大战略机遇。
所谓“双区”,是指2019年1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所谓“双改”,是指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
综合改革试点着眼于短期,提出的主要目标有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其中提出,2020年,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制定实施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推动试点开好局、起好步。2022年,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2025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着眼于长期,分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最近的是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理解深圳的发展逻辑,关键词之二,是“全”。
“全”不是简单的全面,而是系统论。10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署名文章。王伟中指出,广东省委提出全省动员、全域参与、特事特办,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此外,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破“一时一地一事一议”传统模式,是“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等改革方法论的全新实践。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落地过程中,在具体的条线中,尤其强调“全”。
比如,在营商环境方面,深圳提出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放管服”改革。王伟中表示,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放管服”改革,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国际国内各类市场主体纷纷看好深圳、选择深圳。
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强调的是“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今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深圳47条经验和创新做法,其中第1条就是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覃伟中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深圳是围绕提升“五力”、打造“五地”,完善深圳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即:聚焦提升创新引领力,着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聚焦提升创新硬实力,着力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聚焦提升创新驱动力,着力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聚焦提升创新支撑力,着力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聚焦提升创新源动力,着力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再如,在深圳市目前陆域开发强度已经达到50%的情况下,深圳初步形成了空间开发保护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模式。庄少勤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上面整合了全市各类空间要素和相关权益的数据信息,在横向上不仅打通了规划、国土、海洋等全域空间资源数据的“内循环”,还实现了与人口、产业、交通等社会经济数据的“外循环”。在纵向上,将调查、登记、规划、保护、利用、权益保障、监管等环节形成一个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推进三维实景空间的可视化,为打造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奠定基础。
为此,在全省统筹方面,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曦指出,把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放在广东改革发展大局中通盘考虑,全省“一盘棋”谋划、“一盘棋”推进。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构建“一核(珠三角核心区)一带(沿海经济带)一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等重大战略。
理解深圳的发展逻辑,关键词之三,是“深”。
王伟中指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是在改革“深水区”“无人区”进行的全新实践,既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全力破解改革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坚持底线思维,把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分阶段滚动式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努力把改革蓝图变成改革实景。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目前首批40条授权事项中,22条已经正式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包括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设立和撤销权、占用林地省级审核权等,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同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以来,深圳在诸多方面有了突破。比如,率先实行了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投入机制;实行地上地表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制度,试行地下空间分层设权;深圳证交所时隔21年恢复了主板发行功能,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形成了“主板+创业板”的市场格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顺利上市等。
此外,深圳还率先制定了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探索促进数据要素便利流通、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供给,成为我国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实施了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我国境内第一宗个人破产案件已经裁定生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