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19:25:59 | 浏览:1537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市南山区,华润城的高楼大厦之间有一处建筑显得格外亮眼,而且这座建筑物还是一座特殊的建筑,因为它并不是某一人所居住的民房,而是一座宗祠,这座宗祠就是南山区的郑氏宗祠,郑氏宗祠伫立在这些摩天大楼之间,与现代化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深圳作为中国的几大经济中心之一,近几年的发展迅猛,2007年深圳南山区为了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于是决定对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
而郑氏祠堂所在的大冲村,就出现在了拆迁的名单上,开发商为能顺利进行拆迁,开出了一个让人不得不心动的赔偿金额,并且还给出了十分丰厚的福利,当村民得知拆迁的消息后,一个个都十分开心,毕竟开发商开出的优厚条件令人难以拒绝,拆迁签约在第一天,就有两百多户完成了合同的签订,开发商见状,以为距离达成目标近在咫尺了,可在他们准备拆除宗祠时,遇到了一个头疼的事。
当村民都签订完拆迁合同后,开发商本打算对祠堂直接动工,但是这时候村民都上前进行阻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所说的大冲,其实是由阮屋村、吴屋村以及大涌村合并而成的,这座宗祠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市南山区就有着370多平的占地面积,郑氏宗祠是一座三开四进,砖瓦木混合结构的清代建筑,极具广府式建筑风格。而郑氏宗祠至今,已经有着700多年的历史,郑氏源于姬姓,作为我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据家族考证,大冲郑氏的起源于郑国,祖先则是郑桓公,祠堂在古时候是用来祭奠祖先的场所,它承载着家族的延续以及历史,后代祭奠祖先,是对先辈的缅怀和尊敬,同时也是自己的“根”。而郑氏宗祠自然就供奉着郑家的祖先,每年郑氏族人都会从各地回到这里参加祭祀仪式,如果把郑氏祠堂拆除了,那这就意味着断了郑家的“根”。
而且拆迁赔偿是个人的,但是祠堂则与此不同,郑氏祠堂是整个郑氏家族的,是绝对不能被拆除的,开发商见状,只能把拆除祠堂的事暂时搁置了,并且高层领导还开了个关于此事的商讨会,毕竟全村的房子都拆了,这时只剩一座祠堂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并且郑氏祠堂的位置非常好,占地面积也很大,如果在这里盖一栋办公楼,那么房价一定不会低,而且后期所带来的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因此开发商又去找郑氏族人协商,开出了一个天文数字,这笔赔偿可比整个村子的赔偿总额还要多,开发商本以为这个赔偿金额可以撼动郑氏族人,但在开发商说出来意后,直接被郑氏族人果断拒绝了,并且还明确的对开发商表示:“祠堂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能被拆除,因为这是我们的根。”随后,郑氏族人还带着开发商进入了祠堂内,并且还耐心的和开发商讲述着郑氏的历史以及节日。
走进祠堂,三开三进的布局,由此可见郑家规模的庞大,一眼看去,不论是天花板还是周围的墙壁,都是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很多墙壁上都记载着郑家的历史,而每年的元宵节前后,郑氏祠堂都会举办一个传统节日—开丁节,就是为了庆祝家族添丁,在这天,生男孩的家庭会为孩子庆周岁,并且还会在祠堂焚香,祈求多子多福。郑氏族人坚定的话语,以及对祠堂问题绝不让步的态度,让开发商也放弃了拆除祠堂的想法,郑氏祠堂最终也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还被列为深圳市南山区文物保护标志。
在城中村改造后,所有的村落都被拆迁,之后建成高楼大厦,郑氏宗祠也成了在喧嚣的城市中的一片静土,这座宗祠不仅是郑氏的家族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若是拆除,就是中华文化遗迹的损失。时至今日,宗族观念虽然变得很微弱了,而像祠堂这样的宗族文化的产物,也随着城市化现代化,渐渐的从社会中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族文化可以消失。
由于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而且南方相比于北方战乱较少,所以许多文化遗迹被保留了下来,因此南方人对宗族文化看得特别重,并且保留了祠堂等有着宗族历史的载体。“哪家公司敢拆就收购哪家公司”,关于这句话,郑氏宗祠的管理成员郑国军解释道:“我们族里的长辈知道这句话后,就问族里到底是谁这么狂?竟敢说出这样的话”其实这句话就是网友们逗笑的段子而已。
郑氏族人说:“无论大冲村再怎么拆,再怎么改,只要宗祠还在,无论隔了多少代人,在外的游子回到这里后,要找哪家的门,要人哪家的亲,只要到祠堂问一问,就一定能问到,就能寻到根。”经过旧城改造后,原先在大冲村的郑氏族人,都搬到了附近的几个小区里,此外,村民还有大冲国际中心等商业的物业,关于这个外界有着不少的好奇,郑氏家族靠着物业和租金,下半辈子什么都不用做,都够好几代花了吧。
而对于外界夸张的说法,郑福光说了一句话澄清了事实:“我弟弟去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问他是哪里人,我弟弟说是大冲人,面试官听到后一脸吃惊,问他这样不差钱的拆迁户,怎么还要出来找工作呢?”旧城改造拆迁,确实给原来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不至于到外界流传那样的地步,对于他们而言,旧改拆迁带给他们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就业上不再局限于谋生,而是能够选择自己想做的,自己热爱的事业,也就是说选择面更广了,并不是游手好闲的度日。
郑氏家族就像深圳这座城市,始终保留踏实肯干、与时俱进的宝贵精神,深圳不仅有着年轻的姿态、创新进取的激情,更是有着历史浓厚的本土文化内涵,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宗族对于郑氏家族而言,是整个郑氏的“根”,与商业价值无关,这些历史文化家族文华,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它是中国最牛的祠堂。已经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风雨。它位于深圳南山区黄金地段,与高新园、万象天地为邻。它所处的位置寸土寸金,一平米地价高达2万元,而它却独占350㎡。它外观古朴,保留着明清建筑之风,与现代化建筑环境格格不入。它至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市南山区,华润城的高楼大厦之间有一处建筑显得格外亮眼,而且这座建筑物还是一座特殊的建筑,因为它并不是某一人所居住的民房,而是一座宗祠,这座宗祠就是南山区的郑氏宗祠,郑氏宗祠伫立在这些摩天大楼之间,与现代化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反
我们知道齐齐哈尔市辖8县7区1县级市,分别是: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克山县、富裕县、拜泉县、甘南县、依安县、泰来县、克东县、龙江县、讷河市。但是这么多区和县中,你认为哪一个区最牛,哪一个县
事情其实发生在好些年前,但阿族还是会为郑氏后人的较真和执着所触动。金门这个古墓之谜的解开,是所有郑氏宗亲共同团结协作的结果!半夜接到电话,发现名人家墓04年3月29日晚,郑梦彪突然接到一位石井族亲的电话,称发现了郑成功祖父象庭公的坟墓。记忆
宁波市有一个姓氏为名的景点,名叫郑氏十七房。郑氏十七房,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所在的村庄,以十七房而闻名,2001年,原郑家、路沿郑、庙后三个村庄合并为:十七房村。十七房,初闻此名,都会有疑问,难道主人曾有17房姨太太?这也太厉害了吧!中
新春的粤东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018年正月初二,坐落于广东汕头的凤岗(郑氏)中国古村落,迎来一场郑氏宗亲盛会。01报本堂郑氏来源凤岗报本堂郑氏,与神山郑氏一脉相承。神山系一世祖郑徽公(荥阳65世),南湖三先生莆田郑露公的十世孙。神
台湾收复没多久就病逝的国姓爷1662年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这一年真是多事之秋先是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清朝的顺治病死年幼的康熙即位,最后便是郑成功正式收复台湾并且改名为东都但是这一年的五月八日,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含恨而终,之所以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的郑氏家族,因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
高祖母的家世及兰溪郑氏崇文阁 蔡予新(原创) 高祖母郑氏(1814--1891),自号味余,是清代兰溪屈指可数的女诗人。根据民国《兰溪蔡氏宗谱》记录:高祖父蔡鈊(1816--1848),字甫吉,号剑溪,邑廪生,“娶郑氏,邑廪生桃源公次女”
对于郑国,大家都已不陌生,与齐鲁这些老牌诸侯国相比,郑国要年轻很多,时间还要追溯到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自己的小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他就是被后人推为郑氏始祖的郑桓公。郑桓公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忠于王室,得人心服诸侯,被宣王视为知己,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中国强。在国家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的仪器仪表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在核心技术攻坚方面持续突破瓶颈制约。深耕检测设备领域20余载的科陆精密仪器,始终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发挥自己的行业力量
南都讯见习记者黄良东出乎意料,实控人高位大举套现近70亿元,释放什么信号?7月22日晚,4000亿市值的大牛股立讯精密,披露公司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22日大举减持1.3亿股,减持股份占比1.85%;套现金额69亿元。日前,立讯精密将会成
这座被深圳宝安、香港、东莞、中山等地郑氏家族视为总宗祠的祠堂,在大革命时期成为宝安县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模范队和中共宝安县党部的驻地。至1926年春天,全县有6个区建立了区农会,94个乡建立了乡农会。深圳的农会革命烽火从这里点燃,迅速在这块
如今热闹繁华的中信广场,在六、七百年前,还是山峦起伏,荒无人烟,也没有什么地名。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一群人来到这里,在荒草丛中走走停停,指指点点。这群人姓郑,从河南荥阳辗转来到这里,已经有些时日了。他们看中了这块地方,决定在这里垦荒造田,
“巴掌大”的掌上超声,可实时获取超声图像、随时浏览及病例存储等。这款来自华大智造的掌上超声产品,内置GPU架构,将为医学超声扫查提供又一利器。深圳已在电子测量仪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集聚了一批重点企业。如迈瑞医疗的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华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