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宁市主动融入服务“双区”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梅州副中心城市。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地处粤东北山区的梅州兴宁与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
兴宁市主动融入服务“双区”建设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梅州副中心城市。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地处粤东北山区的梅州兴宁与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日前,兴宁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兴宁要积极融入“双区”“双城”大市场,在产业承接、人才流动、平台载体、资金技术等方面进一步下真功夫,为梅州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贡献“兴宁智慧”“兴宁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用好‘互联网+’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产品不仅没有滞销,反而受到珠三角等地区市民的欢迎。”日前,在新圩镇大村村,兴宁市四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苑红正在装载一批农产品,准备运往广州、深圳等地。
大村村是省定贫困村。三年多时间来,大村以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 的生产经营模式,先后建成了300亩无花果基地,1000多平方米鸡枞菌厂房,170亩红薯种植基地,350亩高山油茶基地和50亩鸡禽养殖基地等。基地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优质的土壤和水源。在完善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下,一批批绿色无公害的新鲜果蔬得以源源不断向大湾区等市场输送。“我们立足生态、产业、资源优势,积极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和深圳‘双区’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刘苑红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样牢牢把握重大机遇,不断加快“融湾”“融深”步伐。“我们与大湾区企业开展充分合作、谋求共赢,比如,与深圳市天翔达鸽业有限公司形成了深度合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陈绰琎说。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天翔达鸽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肉鸽新配套系“天翔1号”推广应用期间,金绿公司作为配套系中间试验场,给“天翔1号”中间试验实际生产数据采集提供了支撑,“天翔1号”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内首个肉鸽配套系。而该公司引进“天翔1号”配套系种鸽改良现有品种质量,使产品更适应大湾区消费者习惯。“目前我们每年销往深圳的深加工熟食乳鸽产品就达到28万只左右。”陈绰琎说。
“我们将继续加快28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推动丝苗米、肉鸽、柚果、油茶等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打造‘双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兴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为强化与“双区”硬联通,兴宁正在突出抓好梅龙高铁兴宁段、汕昆高速北延线项目、国省道升级改建工程等一批交通项目,提升与湾区核心城市特别是与广州、深圳的关联度,积极融入大湾区1.5 小时经济生活圈。
“高铁征拆工作不轻松,但村民们都非常支持,高铁建设是经济、民生之大计,大家都能积极贡献力量。”坭陂镇新岭村党支部书记黄建立说。当前,梅龙高铁沿线的兴宁各地干部群众正凝心聚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助力兴宁早日实现高铁梦。
“今年内我们将完成梅龙高铁兴宁段的征地拆迁任务,同时还将谋划推进兴宁南站综合枢纽客运站场及至城区快速连接线项目。”兴宁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是民生之基,兴宁市委市政府提出,到明年春季学期,将全面消除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今年秋,由深圳市东山教育集团投资的兴宁市首家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 ——卓越中英文学校正式办学。这是兴宁凝聚乡贤力量兴办高质量民办学校的重要举措。该校校长石坤泉表示,学校采取现代化、规范化教学,将汲取在深圳的成功办学经验,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一流名校,助推兴宁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首批100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其中兴宁古驿道客家人文自然风光线路入围。“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慈恩庐乡村艺术酒店、叶南渔村、磐安围、合水水库、十二肩岭古驿道、罗屏汉故居……”,近两年来,兴宁依托深厚文化和独特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全域旅游事业发展。
“大坪镇生态和人文资源丰富,其中拥有150年历史的罗屏汉故居,展示了罗屏汉、张瑾瑜烈士夫妇的革命事迹,而十二肩岭古驿道沿途更是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镇挖掘利用好红色、人文、生态等资源,在此打造了“乡村游”“红色游”精品路线,每逢节假日都吸引了广州、深圳等各地游客前往游览。
兴宁市深入推进明珠养生山城、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等6大旅游项目,加快旅游特色镇、村建设,并活化一批名人故居、红色遗迹,激活围龙屋、古村落等独特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未来该市还将面向湾区大市场,打造1至2条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立与湾区客源联动机制,吸引更多休闲团、老人团等来兴旅游休闲消费。
40年来,有大批敢闯敢拼的兴宁人前往深圳投资创业,他们在为特区的发展奉献力量的同时,也纷纷不忘回馈家乡。
“我在自己创业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没有文化是件可怕的事,以前我因为家庭贫困没机会继续学习与深造,所以我希望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深圳市方兴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镜芳说。1990年到深圳经商的他,事业有成。从1998年开始,他连续多年出资总计130多万元,资助深圳与兴宁两地师生开展交流学习活动,让上千名师生得以互学互访。2013年开始,他陆续捐资180万元,设立奖教奖学金,让家乡1000多名师生受益。迄今为止,他在救灾、教育、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逾3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黄镜芳还以弘扬客家文化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响应“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号召,回乡参与了“宋声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兴宁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我出生在农村,是深圳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改变了我的命运。”广东跃速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超贤感慨道。1979年,林超贤前往深圳,成为一间港资制衣厂的学徒。据他回忆,当时厂里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却依然干劲十足。12年间,他从普通工人一路被提拔至副厂长。
1992年,林超贤将特区精神带回兴宁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回到兴宁租了一间小厂房,利用在深圳学到的制衣技术和管理经验,办起了只有十多个工人的小型制衣厂。当时正是全国服装业一片繁荣的时候,林超贤把服装生产当作一门艺术,对工艺要求精益求精,客户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直到今天,他已注册了“跃速”商标,在兴宁建设了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引进智能服装生产设备,从单一的服装产品发展到服装、自行车、鞋帽、包袜等系列体育用品,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变。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 钟思婷 张森源
梅州日报摄影记者:吴腾江
编辑:李舒宇